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台塑南亞PLM平台建置半年內展現效益
專案管理協同運作平台、產品設計知識分享平台已經陸續上線,預計未來還要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應用範疇,擴大到供應鏈體系
製造業者為了跳脫成本導向的競爭模式,近幾年來不斷調整發展策略,目前除了把生產基地外移到中國、越南等成本較偽低廉的國家以外,另一方面也極力從代工( OEM )轉向設計製造(ODM ) ,追求更高的獲利空間,有的企業甚至開始注重自由品牌的經營·。
然而,企業朝向設計製造發展的同時,所累積的產品研發資料也不斷增加,對於製造業者來說,如何重複利用既有的產品研發資料,縮短產品設計製造時問,已經成為主要的競爭力來源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製造業對於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的需求備受凸顯,而今年以來,包括華碩電腦以及台塑南亞等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都已逐步上線。
台塑南亞的應用,現階段雖然是以研發設計為主,但是,專案管理協同運作平臺以及產品設計知識分享平臺陸續建置完成後,上線半年多來已經具體展現效益,預計未來還要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應用範疇,擴大到與供應鏈之間的協同作業、問題追蹤等。目前台塑南亞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導入,主要是交由台塑集團旗下的關係企業台塑網科技負責。
台塑網科技系統軟體事業群副總經理林如欽表示,南亞的LCD面板生產線,雖然擁有10 萬片10.4吋彩色LCD模組的月產能,但是相關的產品設計資料管理,卻只有透過紙本以及檔案伺服器完成,這樣的情況下,使得設計資料的分享與重複使用率相當低,除此之外,專案開發的進度掌控,也是台塑南亞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在同一時期平均有20 個專案執行的情況下,有的專案成員可能又同時參與了多個專案,對於負責統籌專案的人來說,不僅增加了專案資源分配的難度,原本以紙本與Office Excel管理的方式,往往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才能順利更新各個專案的進度。
面對這樣的挑戰,台塑南亞決定建置專案管理協同運作平台以及產品設計知識分享平台,其中主要整合了既有的ERP系統、備催料系統、CAD設計系統等,林如欽表示,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系統架構中,含括了產品資料與工作流程、專案管理之間的協同運作,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藉此加快產品設計的速度。
過去,台塑南亞的專案管理可以說是各自獨立,是一種專案導向的運作模式,因為沒有一個共通的平台,專案過程中所累積的產品研發資料與經驗,無法與其他不同的專案成員分享,更遑論下一個相類似專案的經驗傳承,對於新進人員來說,想要快速跟上專案團隊的步伐更是困難重重,事實上,過去就曾有人花費了3 周時間才找到要用的資料,導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之後,由於同時整合了微軟的專案管理工具,因此,相關的專案經理可以透過專案管理工具,掌握每一個專案最新進度與資源配置情形。
林如欽表示,台塑南亞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上線半年多來,已經累積了數萬筆資料,未來還將持續建置近2 、3 年的產品設計資料。根據目前的使用效益來看,產品研發的時間已經縮短了7 % ,而查詢零件、圖面與文件的效率更大幅提升了80 %,此外,原本必須倚靠專人建置BOM 表的情況也完全得到改善,而這些轉變的關鍵,都是來自協同設計平臺的運作。
例如,透過資料集中控管,就使得面板、機構與硬體等設計人員不再是相互獨立的作業,而是在開發的過程中就能隨時參考不同功能組別的設計,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設計,進而降低最後階段大幅修改的時間與成本;而相類似的設計也可以直接重複引用,一方面縮短了產品生命設計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相關零件的重複利用,進而降低整體的生產成本。除此之外,由於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還整合了備料系統,因此產品設計初期就可以針對交期較長的關鍵物料,提早備料、跟催與到料通知,進而降低因為料件不足延誤生產排程所帶來的損失。
目前台塑南亞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應用於電子材料事業部LCD 技術部門,在系統導入的評估過程中,相關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雖然都謹慎評估過,但是基於後續維護與整體成本的考量,決定採用達梭系統的平臺, 林如欽表示,台塑南亞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主要是用.NET 進行相關的開發與系統整合,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異質平台的整合。
以ERP 來說,由於台塑集團旗下相關企業的70 個ERP 系統,全部都是交由台塑集團總管理處資訊部統籌,因此台塑南亞導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一旦要整合既有的ERP系統、備催料系統,都必須另外建置一個中介平台,才能間接完成跨網域的資料轉換。
台塑南亞PLM導入後的整體效益
評估項目 |
平均改善值 |
查詢零件、圖面、文件的時間 |
80% |
節省專人建立BOM人力資源 |
100% |
縮短BOM表查詢及建立的時間 |
40% |
縮短備料資料輸入的時間 |
20% |
縮短產品研發的時間 |
7% |
降低重工的成本與時間 |
2% |
減少每年工程變更的數量 |
3% |
減少每年產品試作的時間 |
3% |
減少專案管理的時間 |
20% |
專案成員延遲工作事項的次數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