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經濟已經呈現明顯頹勢,甚至走到了百業蕭條。失業率大幅攀升,為歷年僅見,股市持續大幅瀉降,企業加速外移,種種跡象所顯示,台灣經濟已經走過高峰期,正在往下墜落。不到一年多前,我們從報章雜誌所看到,對於台灣經濟的未來發展,都還是一片樂觀期待,朝野信誓旦旦,要將台灣建設成為東方的瑞士,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凡此種種消息,無一日無之,可謂琳瑯滿目,好像台灣立刻就要步入先進國家之林,大家對於未來都充滿了期待。但是曾幾何時,這些樂觀氣氛已經一掃而空,隨之而來的是層層的憂慮,台灣經濟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像是暴風雨中的孤舟,正航向不可知的未來。當此之際,實亟待我們對其來龍去脈作一番徹底分析探討,了解過去是依靠什麼條件而能求得奇蹟似的經濟發展,今天又是基於什麼原因遭致眼前的困局,並且對症下藥,妥為因應,以期突破難關,再造經濟發展前景。 台灣奇蹟,是依賴窮苦國人發揮勤勞精神,得以生存發展 台灣經濟從其發端到取得奇蹟似的良好發展成果,大家如果實事求是加以探討,不難就會明白,主要是依賴窮苦出身的國人發揮了勤勞樸實的工作精神,從事多樣化的加工產業,諸如塑膠、紡織以及各種五金配件等之加工用品。再因為台灣市場有限,這些產品大都必須推銷到國際市場,自然形成市場經濟的經營形態,無論品質及價格各方面,都必須具備競爭力量,才能夠穩健屹立。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所以凡事都是加倍努力以赴,想盡一切辦法做到開源節流,憑此求得生存及發展。因此可以說,台灣經濟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關鍵因素乃是在於國人勤勞樸實,善於開源節流的特質。經過三十多年大家持續努力結果,各項產業規模年年大幅擴充,經濟蓬勃發展,國內工資及國人生活水準跟著水漲船高,由昔日的貧窮轉化成為今日的富裕,較諸先進國家亦不遑多讓,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改觀。 不可諱言者,凡此加工產品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除了必須具備勤勞良質勞力條件外,工資水準也是一大重要關鍵。當前台灣的工資,一般大約是月薪台幣四萬元,反觀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平均月工資大約台幣二千五百元,中國大陸則在台幣三千元左右。比較之下,台灣工資比其高出達十多倍,幾乎沒有競爭條件可言。由於受到這些工資偏低地區之影響,十多年來台灣加工產業競爭力量逐漸式微,至今更已導致業務普遍衰退蕭條。在以往的全盛時期,無論紡織及塑膠產業,其超大生產設備規模,都曾經馳名於國際,經營上享有極佳的聲譽,可是如今已經因為工資成本的大幅提升,其市場遭到蠶食鯨吞,逐漸被上述的低工資國家所取代。在此大勢所趨,雖然國內業界莫不竭盡所能設法降低營運成本,可是由於工資水準差距實在太大,並非認真努力即能挽回,在萬般無奈之下,業界不得不採取停機減產措施因應,甚至也有被迫關閉,結束營業。 相對之下,後進地區各國是由十多年前才開始有小規模生產事業,經過逐漸累積經驗自然提升其生產能力。例如中國大陸,有鑑於鄰近國家經由實施市場經濟,促進了繁榮發展,所以從一九九○年開始著手其國有事業爛攤子的改革工作,或將之關閉,或轉移經營的主体。當時大陸一般公務人員月薪只有人民幣二、三百元,主治醫師的收入也是大約相同,但是計程車司機一個月可以賺到五、六百元,由此顯然可見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根本差異所在。自此以後,大陸工資隨其經濟年年繁榮發展,不斷往上提升,生活水準相對也是持續獲得提升改善,因而感受到努力有所報酬的甜美滋味,自然就會更加努力提升生產績效。大陸情形如此,其他後進國家在競爭之下,無不也是爭先恐後的在求進步。其結果,在諸多加工產業領域內,這些後進國家逐漸由進口反轉成為出口國,而且年年擴大佔有市場。 在鄰近後進國家的競爭壓力下,國內加工業者十多年前就逐漸外移,前往大陸各地重起爐灶,並藉由台灣大陸之間的原料供求相互搭配,求得一段相當期間的穩定發展,堪可告慰。但是由於兩岸体制上的差異,大陸台商在某些方面即被迫必須作假配合。譬如選擇在香港設立公司,台灣公司只和香港公司往來,然後再由香港公司出面和大陸的台商分支機構往來。台灣出貨非直接運往目的地港口,而是必要假藉由香港或琉球運去目的地。台灣和◥糷孜﹞@百多哩,經由飛機直接前往,五十分鐘可到,但是當前須繞道香港再前往◥龤A要耗費一整天時間,既曠日費時又極端不經濟。大陸台商在兩岸不同体制及政策限制之下,必須做出種種不正常行為,其內心苦衷不難了解。 新政府上台以來對於兩岸經貿問題已有漸漸採取開明態度的趨向,也体認兩岸「三通」的需要性,但是為了謹慎起見要先由「小三通」做起,小心試辦。這點用心百姓是可以了解,但是如果要做為改革者的新政府,這樣恐怕還是不夠。在劃時代的二十一世紀已經屆臨,如此的見識及作為,相信也是難望可以邁向先進國家之林。 傳統產業遭困境,幸賴電子科技支撐,但外移壓力,須及早因應 當台灣傳統產業普遍遭逢如此困境之際,所幸有電子科技產業可以產生若干替代作用,並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再燃希望。但是我們實事求是,今後台灣的經濟,若單靠一枝獨秀的電子科技產業,將很難獲得正常發展,實際需要其他產業的搭配,才能求得相輔相成之效。其實如果深入了解,即使電子科技產業,也是無法完全擺脫外移的經營壓力。因為電子科技產業的末端產品,需要大量裝配人力,為了抑低人工成本,十之八九早已陸續轉往大陸設廠。如果我們再將眼光放遠,大陸所培養的科技人才正日漸普及,同時也有一定水準,但是薪資不到台灣十分之一。展望未來,台灣電子科技業者基於成本考量,有朝一日連其本業亦往外遷移,也是早晚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們必須預見及此,並且及早設想因應之道,以免屆時追悔莫及。 今後的發展情形,隨著全球WTO的普及化,既往高關稅的保護藩籬勢必一一撤除,屆時低工資國家加工產品輸入高工資國家市場,亦將隨之加劇。再另一方面,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半個世紀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今衛星電信網路十分發達,資訊傳遞極為快速方便,毫無國界可言。我們相信,地球人類不分種族國別,其天生智慧都屬相當,尤其經濟發展攸關最切身的生活福祉,因此只要具有相同的條件,必能發展出同樣的產業水準,藉著資訊的全球化,將可幫助後進國家加速拉近其產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換言之,後進國家將其加工成品大量輸入先進國家,佔据其市場的情況,不但已經成為勢不可轉,而且今後還會加速進行,從而對台灣傳統產業造成日益沉重的競爭壓力,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体認。 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即將於今年中和大陸先後加入WTO,在台海兩岸同時加入WTO之後,由於我方不太可能針對中國大陸採取排除條款,因而對大陸商品十餘年來所採取的間接進口審查規定或將被迫取消。以前年為例,大陸商品中有五十六%未能開放進口,在兩岸貿易總額二八一億美元之中,我對大陸出口占了九十二か五%,出超高達二四○億美元。一旦兩岸貿易依WTO規範進行,大陸商品中至少有九十六%屬於許可進口項目,過去這種單方出超的局面勢必無法維持。二四○億美元的出超只要減少一半,大陸商品的進口就會增加新台幣三、○○○億元以上,比農林漁牧業的總產值尚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如果雙方貿易完全趨於平衡,進口金額更將高達新台幣八、○○○億元之譜,幾近全國生產毛額一成。由於這些商品多半集中於傳統產業的產品,受衝擊最大的無疑也是目前承擔主要就業責任的傳統產業。 留住企業腳步,除提升政府效率,大陸半成品再加工也需多多發展 其實,這一切早在意料之中。當大陸走向改革開放以後,以其所擁有工資低廉的勞力條件,已經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威脅。在此情況下,台灣的企業為了保持國際競爭地位,便不能不設法運用這些廉價勞力條件,配合生產,離開台灣赴大陸等地設廠,於是失業隨著關廠歇業的情勢惡化,乃日趨嚴重。面對此一強烈而巨大的衝擊,要設法留住台灣企業出走的腳步,讓台灣再度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大環境,除了提升政府效率、改善一般生產要素的供應之外,並應盡可能發展大陸半成品進一步加工的生產方式。如果將來台灣自大陸進口的商品大幅開放,此工作即可在台灣進行,不僅其附加價值可以大大提高,也能創造許多原本流失的工作機會。而最根本的解決之道,仍在於徹底改變觀念,同時全盤改善國內的教育與訓練体系,讓它真正發揮培養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功能,如此就不會被廉價勞工擊倒,更能運用這樣的資源自我再提升,因應今後更嚴酷的挑戰。 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顧台灣的發展,正是經由加工產品的外銷,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藉著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壓力,逼使我們在經營上充分發揮勤勞樸實美德,並且想盡一切辦法開源節流,由此蓄積力量,一步一步發展而有傲人的經濟發展成就。可以說,如果沒有藉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來激發國人的潛力,我們就沒有今天的發展和成就。同樣的道理,我們唯有設法充實因應未來挑戰的條件,台灣經濟才能獲得持續發展。過去我們從一無所有發展到今天,已經累積相當的經驗和資金等等條件,今後只要我們仍然保持勤勞樸實美德,善用智慧規畫開源節流之道,仍將可以求取更進一步的經濟發展。 台灣周圍地區,包括大陸及東南亞各國陸續興起,拜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之賜,工業知識水準提升快速,和先進國家已達相當接近之水準,兼以當地工資相當便宜,僅及台灣十餘分之一,因此挾其工資低廉條件大肆擴充各項加工產業,並且將其成品源源輸出到日本、台灣及韓國,迫使其本地的業者束手讓出市場。至於美國,雖然擁有廣大消費市場,但是由於本地加工成本不低,外來產品雖然必須負擔關稅及運雜等各項費用,仍然來勢洶洶,大量擁入,對其本地石化相關產業造成重大威脅。 除了石化產業之外,其他凡需經由人力加工的傳統產業各項產品,美國同樣都是無法抵擋低工資國家的大量入侵。例如南亞公司在美國南卡州投資設置相當規模的多元酯棉、絲工廠,過去十多年,經營成績都相當不錯,可是近二、三年來受到大量外來進口貨的激烈競爭,漸漸沒有利潤可圖,經營情態相當艱困。不但纖維產品如此,其他各種石化產品的經營情態也是大体相同,無一不是受到外來貨的競爭威脅,經營十分吃力。至於今後發展情形,隨著全球WTO的普及化,既往高關稅保護藩籬一一撤除,低工資國家傳統產業成品輸入高工資國家的市場,勢必會更形擴散而且加劇。 美國不但資源豐富,而且土地廣闊,實施農業機械化的結果成本非常低廉,得以強化國力。又其工業基礎鞏固,社會安定,教育水準夠,可以造就人才,開發先進知識,智慧財產收入頗豐,裨益甚大。加上其工商企業經營活潑,廣向世界各國投資,每年都有豐厚盈餘匯回國內。除此之外,美國在國際金融各方面,也都是居於領先主導地位,凡此在在都是有益於其本國經濟發展的利基,可謂得天獨厚。美國人民雖然生活水準相當現代化,但是法治基礎良好,大致上可以做到沒有逃漏稅等之弊端,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浪費奢侈情形,因此社會也是相當安定。 日本雖然地利條件遠不如美國,但是工業基礎則遠比鄰近國家堅實,而且已經達到世界先進的水準,甚至曾經一度將其所造汽車大舉入侵美國市場,對於美國汽車產業造成嚴厲的挑戰。即使如此,以日本所擁有之工業水準,最終還是無法避免工資低廉國家將其各種加工產品大量銷入日本市場。過去這些工資低廉國家都是日本產品的銷售市場,如今已經產生大逆轉,不但日本產品無法繼續賣到這些後進國家,反而日本市場被這些後進國家的產品所佔据,在雙重打擊之下造成日本傳統產業急速萎縮,國內失業率年年激增,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跌到只有高峰時期三分之一左右,導致泡沫經濟破滅的慘境。至於韓國的情形,不但近年來諸如現代及大宇等等大型企業,都紛紛遭到嚴重經營困境,甚至產生全國性的經濟危機,舉國上下目前還在吃力設法挽救金融風暴所導致的種種傷害,未來發展前景如何,仍在未定之天。 即使經濟發展結果生活已獲改善,仍要繼續維持勤勞樸實工作態度,才可能維繫經濟長遠發展 韓國經過數十年全國上下齊心努力,確實獲得相當了不起的成就,諸如鋼鐵、汽車及造船等各項重工業,都已達到世界先進的水準。如今也因為鄰近諸國在後面加速追趕,挾其尚不到百分之十的低廉工資優勢條件,對韓國傳統產業形成十分沈重的競爭壓力。影響所及,竟造成韓國有許多企業面臨倒閉的命運。這些企業為了設想起死回生之道,紛紛和公司員工協商減薪的可能性,但其結果,沒有一家能獲得成功,境遇之慘,不難想像。其中原因所在,只要稍為思考即不難明白。因為薪資普遍提高以後,一般生活水準即隨之改善,如果減薪,等於就要降低生活水準,當然不願同意。這不但充分印證了中國人所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更是人性使然。所以「好天要備雨來糧」,居安須思危,即使經濟發展結果生活已經獲得改善,仍然要繼續維持勤勞樸實的工作態度,凡事精益求精,不斷提升其績效,才有可能維繫經濟的長遠發展,確保生活水準於不墜。因此無論是日本或韓國也好,今後都必要有採行重大變革的決心,妥善策劃未來生存發展之道,否則前景堪憂。 反觀我們台灣各項工業及經濟的發展條件,如果以實事求是態度來和日本、韓國作一比較,就不難可以明白,其實很難找出比他們優越的地方。這是我們台灣處在此時此地必須認識清楚的客觀事實,而且更不能不加以重視。以工業基礎來說,台灣的汽車工業、機械工業、造船工業,甚至包括當前我們自認為具備相當競爭力的電子高科技產業在內,恐怕都很難找出比日本、韓國更具長處的條件所在。在此實情之下,連日本及韓國都不免於遭受到泡沫經濟破滅以及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經濟危機,為什麼今天台灣沒有發生類似的動搖情形?我們應該能夠了解,絕不是因為台灣各項競爭條件比日本及韓國強。既然如此,那麼一定是還有其他的原因存在。 追求的結果,不外就是因為台灣沒有大型工業投資所致。台灣經濟發展,自始至終都是以發展中小型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對於外在環境的風吹草動,反應都十分靈敏,在應變上也相當機動、快速。當他們感受到周邊後進國家的競爭威脅時,基於企業生存的需要以及個人切身利害關係,很快就會想辦法轉移陣地,將工廠外移至工資低廉的適當地點,重起爐灶。在距今天大約短短十年期間當中,已經有大約十萬家所謂的台商遷移到大陸各地,這個事實就是一項最好的證明。 另一方面,在遭遇後進國家挾其低廉工資優勢的競爭威脅之下,台灣產業能夠轉移陣地到大陸,利用當地低廉工資條件繼續謀求生機及發展,為何韓國卻未能像台灣將其產業轉至大陸,主要也是台灣和大陸是同文同種,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大都相同,韓國則沒有台灣這種先天的優勢條件所使然。 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困境,是出自結構性逆轉,以致喪失競爭力,而非一時景氣衰退所致 當前台灣除了電子科技產業還可以撐起一片天之外,其他各行各業大致都是呈現蕭條局面,以致造成房地產乏人問津,股票跌破面額者比比皆是。此時此地大家必須要有迫切的危機感,設法早日圖謀有效因應對策,以免步上日本及韓國後塵。但實際應要如何才能維持台灣經濟繁榮於不墜,已經成為台灣經濟史上僅見的一項重大改建工程,須賴朝野上下、官民一体,形成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共識,大家一起努力克服當前重大難關。 我們必須深刻体會,當前台灣經濟所面臨的重大困境,是出自結構性逆轉,以致喪失了競爭力量,而非一時的景氣衰退所造成,因此並無可能期待像以往一樣,只要景氣回復活絡,困境即自動紓解。換言之,當前困境的形成,和兩次石油危機所造成的嚴重不景氣,不但本質上迥然有別,而且這次的危機程度比兩次石油危機都還更為深遠而廣泛,不容小覷。 一九七二年及一九七八年發生兩次石油危機當時,各行各業因為產能擴充過剩,造成一時過度競爭,景氣也極度蕭條。面對類似這種因為景氣循環所帶來一時性的蕭條,不難可以採取適當對策因應,求得安然渡過。在此可以舉一實例加以說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由於當天台裔美籍作家劉宜良遭到暗殺,所以令人印象特別深刻。同是那一天,我們在台塑美國公司的紐澤西總部召集幾位同仁開中午會,探討有PVC的產銷問題。由於在過去一年來PVC價格不斷提升,最高曾經漲到三○p/LB,同行認為有利可圖,所以競相大舉擴充產能,形成嚴重供過於求,導致當月份的價格已經跌至一七p/LB的超低價格,扣除運費二p/LB以後,實際收入僅一五p/LB,還不及變動成本,等於是流血銷售賣出,同行都苦不堪言。我們經過檢討以後決定採取逆向操作,工廠暫時停工,同時宣佈將價格提高為二二p/LB,由此帶動全美國的同行紛紛比照,將價格提為二二p/LB,不久又再提升為二四p/LB,徹底紓解了一時的經營困境。 由此顯見,過度競爭所造成的景氣低迷,基本上都是一種暫時性的循環現象,可以無須過度憂慮。但是台灣當前遭遇的情形,和景氣循環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兩者大不相同。事實上今天台灣各行各業都已萎縮,呈現出百業蕭條的景象。原因所在,乃是本身經濟体質產生結構性逆轉,導致競爭力量衰退,而非受到外在景氣一時變動所導致,自無可能隨其景氣轉變而自動回復。因應之道,必須從調整体質的根本性工作做起,設法再造競爭條件,才有可能重啟發展契機。 台灣當前百業蕭條,一如前述主要原因是各項產品的市場大量遭到侵奪。本來台灣所產各項原料,是依存於遷移大陸的台商,彼此關係有如唇齒相依,但是大陸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當地個体戶漸漸興起,取代了部份台商的業務。影響所及,台灣所產原料也隨之喪失若干市場,其情形猶如唇亡齒寒一般。另一方面,目前台灣也已步上日本及韓國的後塵,在後進國家挾其低廉工資的強勢競爭下,諸多產品市場已經被其取代,而且此一發展趨勢在近年以來更是日益突顯,情況越來越嚴重。其結果,不但產銷難以維持平衡,經營上無利可圖,甚至在流血銷售的情況下,大多已經遭致虧本。社會股東大眾眼見及此,對其事業經營前景也喪失信心,為了避免遭到更大損失,大家紛紛拋售手中股票,遂造成股市自去年初以來跌跌不休,更曾經跌破五千大關。隨著股市的大幅瀉降崩跌,整個經濟財源自然縮水,工商企業籌資越來越困難。銀行有鑑於工商企業經營上已經無利可圖,甚至遭致虧損,自然相對調降其信用評等,採取加重保守的態度,對之抽緊銀根。在此情況下,國內工商企業外有市場被奪,業務因而萎縮的困難,內有銀根被抽,造成財源不繼的窘境,在內外挾擊之下,自然演變成為今天百業蕭條的凋零景象。 任何產品的主要原料都是來自國際市場,在相同交易條件下其取得成本相差即相當有限。在原料取得價格之外,另一影響產品成本的主要關鍵因素就是人件費用,因此在原料成本相差有限的情況下,人件費用高低自然攸關生產成本,甚至可能即此決定了其事業經營的興衰榮枯。雖然後進國家隨其經濟成長工資也在徐徐升高,但至目前為止,其工資仍和台灣相差十多倍。在此情況下,雙方工資要拉近,可能需再經過十多年的漫長歲月。換言之,台灣當前因工資偏高達十多倍所造成的困境將會長期延續下去,一直到工資水準拉近才有可能緩和。問題是,如果繼續維持現狀的情態,台灣經濟能否支撐下去,恐怕非常難以樂觀。因此我們必要大聲疾呼,請求舉國上下一致,共同實事求是,認真圖謀今後應走的路。 台灣要克服當前困難處境,唯一可能途徑就是大舉前進大陸,設立各加工產業所需的上游原料生產工廠 誠如上述,十年前日本泡沫經濟引發的危機,以及多年前韓國發生的金融風暴,其後續影響至今皆仍未止熄。在此期間台灣能夠安然無恙,主要就是依賴十萬多家台灣加工廠商遷移大陸,運用其各項有利條件維持正常營運發展,並以此和台灣的原料廠相輔相成,共同維繫。而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台灣要克服前所未有的當前困難處境,化危機為轉機,其唯一的可能途徑即是大舉前進大陸,設立各項加工產業所需的上游原料生產工廠,就近供應。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世界馳名廠商到大陸各地卡位,籌建上游石化原料工廠,但是至今仍未完成建廠生產。我們若是趁此最後可能機會,快速提出可行性計畫,大舉前往大陸設置原料生產工廠,必能取得優勢競爭條件,並獲茁壯成長,同時紓解台灣產業所面臨的危機,將之轉化為發展前景恢宏廣闊的良機。 加強企業管理電腦化,以電腦化的會計功能隨時可查其產銷情態,如此即可確實做到根留台灣 在此展望之下,同時也要加強企業管理電腦化。如本企業台塑及南亞公司已擴大在國外設廠,海外機構每日產銷資料都經由衛星電腦網路傳回國內總部,和台灣同日的產銷資料彙總,以電腦化的會計功能,隨時可查其產銷情態,以至於做到異常管理。如此即可確實做到根留台灣,毫無疑問,而且企業向國外擴充据點,也能夠提升國家經濟力,趨向國際化。尤其今後企業無論如何必須加強管理合理化的工作,否則若是停滯在現狀情態而不謀求提升,將無能力因應今後愈益困難的處境。如果政府准許,甚至鼓勵各工商企業大舉進出大陸,即可藉此機會以扶導方式作規定,凡要匯出資金之前,須先建立健全會計制度,是則企業的根基就會安定留在台灣。 長期以來,國內工商企業界尚未普遍做到電腦化管理,因此存在諸多會計制度不健全的情形,導致政府稅收大幅流失,但是在整体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之下,一切都是根留台灣,而且年年進步。回顧台灣近百年以來,先後受到日本的異族殖民統治,以及國民黨外來政權的半殖民統治,以致造成一般台灣居民生活貧寒,社會根基脆弱,但是在先天不利的處境下,一旦遇有工作機會,就充分發揮勤勞樸實的精神理念,特別認真努力以赴,而且安份守己,凡事規規矩矩,所以能夠和諧相處,建造了小康的社會,大家定根於台灣,構成今日的繁榮之境。 近年以來,許多規章制度都還是墨守成規,以致造成社會各項事物混亂失序 有此的美景,按理大家應該知道惜福,同時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用心圖謀台灣的永續發展。但是近年以來,不知是何緣故,或就因為政治文化水準粗糙的國民黨政府長期執政結果,許多規章制度都還是墨守成規,以致造成社會各項事物混亂失序,而且長期積弊越演越烈,終於導致美景的破滅。今天台灣不但各項有形及無形的環境一一遭到破壞,即連人民的勤勞樸實美德,好像也在不知不覺當中逐漸消失。此時此地,台灣上下皆必要建立深刻危機意識,懇請政府施展賢明措施,設法紓解當前困境。 過去國民黨政府習於作表面文章,施政不夠踏實,終致遭到人民唾棄,淪落為在野黨。按理應該深切自我反省,一改前非,並且基於國家整体利益,對新政府提供諍言,以為施政參考。但實際上,國民黨似乎不作此想,下野之後不但無所省悟,反而挾其立院多數的力量,處處對新政府留難杯葛,導致政局動盪,民心不安。至於新政府方面,對於當前台灣所處困境好像在認知上稍稍有所出入,致對其嚴重性尚無深刻体會。而其所以如此,或就是因為國內政治環境長期皆墨守成規,政治文化水準低落,缺少良好的學習環境所造成。雖然如此,基於國家整体的利益,我們還是要請求新政府体察民心之所寄託,針對當前社會所存在各項問題,逐一設法有效紓解、排除,促使社會一步一步回復清明。由於當前社會各種亂象多已趨於極端,幾乎看不到未來的光明,新政府若無即刻採取改革措施,回復人民信心,而任其亂象繼續繁衍,凡有辦法者很可能最後全部跑光,屆時就是能夠建立健全會計制度,恐怕也是無濟於事。 台灣因為人民的勤勞樸實,獲致一時經濟發展成就,但是不幸政治文化墨守成規,統治者對之產生錯覺,誤以為是一己領導之功,因而沾沾自喜,甚且引以傲人。在自得自滿之餘,根本不識改革進步為何物,坐視社會各項事物日益混亂而毫無所覺,且對世界先進潮流趨勢走向無知無識,任其最無效率的公營事業不斷擴充,又任意壓抑民間活力,倡行所謂的節制私人資本教條,終致在其不智的掌控下,台灣任何民營企業,包括基礎工業或任何國際現代化的工業項目在內,全部遠遠落在鄰近的韓國之後。不但如此,又因為統治者墨守成規,觀念作風偏差,以致誤導風氣,在經濟繁榮,生活水準提高以後,社會遂走向散漫奢華,傳統勤勞樸實美德破壞殆盡,昔日人際之間的禮貌、和諧更是消逝無影無{,完全違背了謀求經濟發展的宗旨與目標,甚至走到今天的危境。 由當前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實已步入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及韓國金融風暴的後塵 近年以來由於百業蕭條,國內失業率正不斷攀升。所謂飢寒起盜心,不法犯罪行為也隨之猖獗,加重威脅社會安全。由當前的種種跡象所顯示,台灣實際已經步入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及韓國金融風暴的後塵。追其原因,即如上述因科技發達,資訊普及,利於後進國家吸收相關知識技術,用以開發產業,促進經濟發展。開始的時候雖然是由小小規模作起,但累積經驗以後自然就會熟練,然後規模越作越大。再因為後進國家工資低廉,構成優勢競爭條件,乃逐漸奪佔市場,致使原來的市場佔有者不斷往後退縮,在不得已情況下被迫減產,最後形成百業蕭條的局面。此一情形,和所謂的景氣循環迥然有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一般所稱的經濟景氣好壞,是在市場自然運作之下,當供過於求造成激烈競爭而無利可圖,即產生所謂的不景氣。反之,在供不敷求造成有厚利可圖時,即是所謂的好景氣。所以景氣好壞是一種自然性的循環,景氣好到頂點以後就自然徐徐轉壞,而當景氣壞到底部又會慢慢上升,因此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憂慮之處。俗話說「三年一運,好壞照輪」,就是這種意思。但是今天台灣面臨的是因競爭條件急速衰退所引發的嚴重困境,和景氣循環完全不同,當無可能靜待壞景氣過去而自然好轉,這是我們必須有所深刻体會之處。 由於科技的突飛猛進,已經大幅縮小了人類世界文明的差距。拜資訊科技發達之賜,知識的傳播無遠弗屆,後進國家藉此得以加速拉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人類由此首次走進了劃時代的平等之境,朝向人類生而平等的理想目標又跨進了一大步。在知識技術已經大幅拉近的情況下,後進國家挾其低廉工資的優勢競爭條件,已經日漸奪取市場,逼使原來的市場佔有者必須另謀出路及生機。既然工資偏高是造成產品無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那麼有無可能設法降低工資來恢復競爭力?我們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乃是人性使然,希望藉由降低工資來求得恢復競爭力,根本不可能。既不可能降低工資,企業就只有改行,以相同的工資水準從事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也就是所謂的產業升級。這在理論上雖屬可行,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其可行性卻是微乎其微。在此情形下,唯一剩下的選擇就只有等待後進國家隨其經濟日益發展,工資隨之漸漸提升,終致拉平消除當前十多倍的工資差距,屆時困境才能獲得根本的紓解。 面對空前未有的困難處境,當前台灣猶如四面楚歌,為了求生存,只好遵循道理而為。我們相信,天下無輕易可得之事,但亦沒有苦心追求而達不到之事。誠如上述,台灣各項條件皆遠不如日本及韓國,但是當日本及韓國一一遭到泡沫經濟破滅及金融風暴所引發之危機,台灣卻能置身於事外,獲得安然無恙,主要就是有十萬多家台商遷移大陸,在所擁有各項有形無形的優惠條件下能夠正常營運發展,並以此和台灣維持上下游間的供需配合,所以能夠避開類似於日本及韓國所遭遇的困境,求得一時的安定。 台商藉其既往勤勞從事經營所累積的管理合理化經驗,大舉前進到正要經濟起飛的大陸,除能促進大陸各地工商企業加速發展,彼此相輔相成之外,也同時在大陸奠定了石化產業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潛在性基礎。据所了解,包括EXXON、BASF、BP、DOW以及SHELL等世界馳名的石化業巨擘,目前都已經在大陸各地申請籌建輕油裂解廠。依照目前進度情形,雖然尚未有任何一家實際著手進行建廠,但是相信很快就會付諸實施。這些石化業巨擘,不但在經營上各有其特色,也具備了諸多的優勢條件。不過若是論到實際情形,雖然他們各自擁有大規模的輕油裂解,甚至煉油設施,但無論如何在其國內皆無上中下游垂直整合一貫經營的經驗。在此情況下,他們前往大陸設置輕油裂解廠,對其乙烯、丙烯等原料所衍生各項中間及下游產品的配合,由於一向缺乏經驗,在規畫上恐怕就會猶豫難決。 到大陸興辦一所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產業城,有助兩岸雙贏,並就近供應台灣原料 另一方面,興辦石化工業主要是扮演促進國家工業發展以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角色,因此從輕油裂解所產生乙烯、丙烯及丁二烯等石化基本原料,繼之還要付諸生產各種多層次、多種類的衍生性產品,形成垂直整合的產業体系。在此多層次的產業体系當中,在在都有其必要具備的相關技術,以及市場的開拓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由此才能形成一貫的經營。台灣由於缺乏工業設施及資源,乃至於也沒有其他適當的工業項目可資發展,因此只有傾注其心力於石化工業以及所衍生多層次的產業加工,圖謀創造附加價值,強化其競爭力,求得發展。由此不斷累積經驗的結果已經具備穩固的基礎,並且也有相當的特色,到大陸興辦一所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產業城,相信放眼國際,至今尚無任何一家同行有其實力可以匹敵。 果如此者,不但將是重演前此十萬多家台商遷移大陸,因而創造了台灣和大陸雙贏局面的輝煌歷史,而且可以就近方便供應十萬多家台商所需原料,彼此密切配合,使供需情況達於合理化,相互構築堅強的產業競爭力量,確保永續經營,其意義至為深遠。不但石化業如此,相信其他產業亦必要在類似條件下,為供需雙方創造合理化的合作機制,達成利己利彼,促進社會繁榮,發揚應有智慧力量。在此情況下,自能紓解困境,化為轉機。 今天人類已經邁入二十一世紀,在二十世紀末,整体世界人類取得了劃時代的平衡進步,今後當能在諸如WTO等等國際性貿易組織的全面推動之下,做到更進一步的分工合作,充分發揮有形無形的生產機能,造福全人類,提高生活水準。當前由於先進國家和後進國家之間,工資相差達十倍以上,導致前者競爭力衰退。影響所及,經營壓力日日加重,同時最最令人憂慮者,乃是就業機會減少,引起社會治安問題,同時加速帶動了外移的風潮,在無形無影當中導致社會整体財富的縮水。當此社會亂象愈演愈烈之際,全國上下有志之士當為台灣的將來挺身而出,明察當前百業蕭條,主要乃因國內工資高出後進國家十多倍,競爭力嚴重衰退,市場被奪所造成,必要以勤儉精神加倍努力,設法克服一切困難。其次就是必要創新環境,使全國上下回復勤勞樸實美德,致力創造一個具有現代文化水準的社會。這又有賴於政府的賢明領導,讓社會趨向安定,人與人能夠和諧相處,以此求得彌補,而能繼續維持現階段的高工資及高生活水準,以待於數年之後和後進國家彼此徐徐自然拉平。屆時自然進入另一嶄新境界,沒有先進與後進之別,人類之間公平合理從事分工合作,攜手共創一切達於合理化的最高生產效率,並以此增進人類生活福祉,最終達於人人平等的理想目標。 經濟改革之道,重在開源節流,公營事業民營化即為其中重要一端 為了有效紓解台灣當前所面臨重大危機,重新整建確保今後持續發展的穩健基礎,除了如上所述,必要請求盱衡國內外經濟情勢,採取開明措施,准許國內工商企業按其經營需要,前往大陸設置產銷据點,以利擷長補短,相輔相成之外,同時必要加速進行內部各項改革工作,以強化經濟体質,增進國家整体競爭力量。而經濟改革之道,重在開源節流,公營事業民營化即為其中重要一端。誠如一般所了解,公營事業因為受限於体制,潛力難以發揮,經營大都乏善可陳,甚至成為沉重包袱,拖累經濟發展。因此之故,若是將公營事業轉移民營,並且經由妥善規畫,使之能夠真正發揮民營事業的功能,對於國家經濟而言,即屬極具實效的開源節流之舉。 台灣過去長期受到所謂民生主義節制私人資本的政策影響,大型重要工業全部控制在公營事業手中,民間根本無緣參與。公營事業由於体質和機制使然,經營潛力本來即難伸展,再加上有政策保護,獨家壟斷經營,完全缺乏外來競爭的剌激,因此經營成效極為有限。譬如國內石化工業的發展情形,儘管中下游民營業者胼手胝足,廣為開發國際市場,持續擴充規模,所需上游石化基本原料也不斷增加,但是公營石油公司長期獨占原料市場,本身怠於擴充產能以配合中下游業者的原料需求,卻又不容民間參與,乃導致我國石化原料供需長期嚴重失調,在六輕正式生產以前,不但乙烯產能只及韓國五分之一,公營石油公司所供原料不敷實際需求之比率更高達六十二%。此一嚴重失衡的原料供需結構,不但對於中下游民營業者的營運造成種種不便及困難,公營石油公司本身不符正常工業体制的經營作為,自然也無法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就國家整体發展著眼,實在十分可惜。除了石化之外,其他如鋼鐵、機械、造船及汽車等各項工業,國內發展情形也都是遠遠落後,不但完全無法和日本及歐美等先進國家相提並論,而且亦不及鄰近的韓國,必須設法急起直追。 今後台灣要提升競爭力,無論如何必須將現有公營事業轉移民營,順利達成提升經營效率的預期目標。若是此一轉移民營的目標落空,或者在轉移民營以後經營情勢並無起色,必將無法充分發揮台灣的經濟發展潛力。無可諱言者,台灣今後要提升競爭力,絕不能單單只依靠當前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因為一個國家若要穩固其經濟基礎,必須有重工業來和其相關各項行業搭配,才能相輔相成,維繫整体的正常發展。目前台灣民間可以稱得上是屬於重工業者,實際寥寥可數,僅有的一點重工業,都是掌握在公營事業手中,因此公營事業能否依照預期理想目標順利轉移民營,就變得格外舉足輕重,絕對不能容許有所錯失。 今日社會弊端,乃因法律漏洞,公共工程遭綁標,國家財政失血 如果我們溯本探源,追求今天社會種種弊端的由來,乃是因為自台灣光復以來,各項法律規章制度一直存在種種漏洞缺失,而又長期墨守成規,無所興革,以致滋生問題,造成混亂。由於制度有失健全,公共工程大量遭到圍標、綁標,因而導致國家財政嚴重失血。所流出的鉅額金錢對於圖謀者而言,幾乎等於是不勞而獲,自然大量用在偏途之上,結果又會滋生另外的亂源,這就是黑金的由來。幾十年下來,諸多類似的弊端不但沒有受到遏止,反而愈演愈烈,交相影響的結果已經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社會焉得不亂? 多年以來,國內朝野各界無不鄭重呼籲,必要消除黑金,社會才能走向正常化。可是我們如果實事求是加以探討就會了解,黑金乃是制度的漏洞缺失所造成,因此要消滅黑金的存在,促使社會祥和正常發展,即必須加速著手推動規章制度的合理化工作,將許許多多不合時宜的規章制度付諸檢討修改,以此做為強化行政管理效能的基礎。一旦制度趨向健全,則上述導致政府財源嚴重流失的公共工程弊端,以及採購收取回扣等等之舞弊行為自然會受到有效遏止,因而消滅絕跡,由此斷除一切不勞而獲的不正當財源。在此情況下大家都會有所体會,凡是希望獲取發展機會者唯有規規矩矩努力從事,也就是所謂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情形又像是運動比賽,如果要求得領先取勝,完全必須依靠平日辛苦鍛練出來的技能,作公平的競爭,沒有僥倖的機會。 一旦規章制度趨於合理化,一切事物都必須經由公平競爭才能獲取,則人的潛力必定可以充分發揮,同時促成社會的革新,邁向進步的文明之境。而要促使大家一齊認知,社會上已經沒有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漏洞可以鑽營,一切都必須作公平的競爭,才有機會,這就完全要依賴賢明的政府,以及社會賢達之士來領導,加速推動規章制度的合理化。我們可以感覺慶幸而又驕傲,台灣的教育水準在一般國際水準以上,要從事任何革新或創新的工作,都具有足夠的智識水準,只要下定決心,勇往努力以赴,最終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數字化、透明化、公開化,才能防止圍綁標 不可諱言者,當前社會的混亂情形幾乎已經到了雞犬不寧的地步,相信一般對此也都有深刻的体認,此時此地我們必要挺身而出,共同圖謀紓解之道。追根究底,當前最為迫切的要務,就是防杜政府財源的流失。譬如工程圍標經過長期惡性循環,已經演變成為綁標的地步,針對如此嚴重弊端,需要以數字化、透明化和公開化的工程招標辦法,做到有效防止圍標及綁標。在此情況下,凡要爭取承攬工程業務,都必須經由有效的管理來控制成本,達到精簡節省,以此條件參與競爭。凡是能夠得標者,都是在事先已經作過非常精確的詳細計算,而且具有相當合理化的工程管理基礎,因此在得標以後也都能夠依照工程建設的正道而行。像這樣,公共工程可以依循正常的發包作業程序,交由具備足夠能力的正當廠商承包,其承作工程一切所作所為當能趨向正常化。不但可以有效掌握工程進度,在一切透明化的基礎上,承包廠商和業主之間彼此也必須開誠佈公,當不致產生偷工減料的動機,實際也不存在此等作弊的空間,工程品質自然能獲確保,政府公帑也不致再又大量流失。 工程圍標及綁標等等弊端,既可以經由採行如上之辦法而予杜絕,其他如採購等之流弊,也是可以透過制度化的管理手段設法消除。最主要者,政府公帑若不再流失,則以往為非作歹之徒即失其不勞而獲的財源。在無此財源可得的情況下,若是為了自身前途打算,唯有選擇遵循正途作事。由此即可消除既往在不良制度下所引發的種種弊端,因而趨向革新之境,同時在人人皆必須努力奮鬥,才能獲取酬勞及成就的情況下,社會風氣自然轉向清明,因而提升其文化水準。 公共工程招標,政府已採用現代科技方法,將詳盡的資料圖樣利用衛星網路公開發送,凡有意承攬者都可以經由衛星網路獲取該等資料,經過逐條逐項詳細填寫以後,同樣經由網路傳送到採購單位的收訊電腦。到了本案的收件截止日,無論報價廠商有多少家,而且是越多越好,電腦都可以歸納整理出所需要的資料,逐條逐項予以顯示。譬如各家報價廠商有任何所報條件不符者,或者所報資料有瑕疵者,都會明白顯示,一目了然。在此情形下,各報價廠商所報資料是否符合所需條件,就完全無所遁形了。 至於報價廠商得標以後,將來能否圓滿履行義務,達成所要求的工程品質目標水準,也是必要慎重考慮之事。其實對此應可制訂合情合理的處理辦法,一切遵循公平合理,具有邏輯可行性之原則設定,達一切數字化、公開化及明朗化,相信就可以做到毫無瑕疵,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良好境界。如此一來,國家財源的長期鉅大浪費就能有效予以杜絕。依据粗略估計,經此制度改善以後,政府公共工程每年以節省二成的經費計算,其節省金額大約可達一千四百餘億元之鉅,極為可觀。更重要者,一旦藉由制度改革,完全杜絕任何搞好處的可能性,大家唯有公平競爭,結果自然弊絕風清,早日回復純樸的社會。 統一發包中心,如能順利推動,將能遏止黑金,有效運用資源 近日報載,行政院工程委員會擬籌設的「行政院統一發包中心」一億多元預算遭立法院全數刪除,以及傳聞為了化解立法委員大幅刪除預算的壓力,內政部甚至將建議恢復編列小型工程補助款,若最終出現這種結果,實非國家之福。預算審查是民意代表的職責所在,用以監督政府施政,為民眾看緊荷包,因此立法委員對中央政府預算採取嚴格審查態度,本屬為所應為,惟預算審查必須專業化,並以國家利益做為衡量的標準,萬萬不能流於政黨之間的意氣之爭,充作政治妥協的籌碼,使國家資源遭到不當流失,甚至成為政商掛鉤與黑金政治的溫床。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在目前的預算審查過程中,卻出現上述偏離常情的現象,在野黨不思對新制度提出建設性建言,使執行上更臻周延,俾發揮更大成效,為全民福祉作出貢獻,卻憑恃其多數國會席次強烈杯葛,並指責統一發包缺乏法源依據,也違反權責合一的基本精神,更指統一發包中心為「黑機關」,從根本加以否定,這種毫無道理的反對理由,可見在野黨完全無反省改革的體認,也欠缺政黨對國家發展應有之責任。因為行政機關基於增進公共利益之考量,本即擁有裁量權,可以視政策需要採取必要作為,而統一發包制度如能順利推動,將有助於國家資源的有效運用,同時能夠有效遏止黑金勢力。由此顯見在野黨在面臨國內遭遇當前困境之際,仍未能顧全大局,一味以發洩私憤為能事,令人至感憂心。 究之事實,行政院之所以設立統一發包中心,主要是鑑於台塑企業透過衛星網路招標制度,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且成效顯著,希望透過台塑企業所提供此一制度的引用,統籌中央各機關一億元以上案件的招標決標程序,集中透過網路公開招標資訊及領取標單,以擴大廠商的良性競爭,有效杜絕綁標圍標弊端,大幅節省公帑。此一制度一旦付諸實施,必能充分發揮節流之效,在政府當前財政困難之際,尤屬至關切要之舉,而為國人之所企盼。我們必要大聲疾呼,請求新政府務必擇善固執,貫徹改革目標,一舉肅清長年累積的嚴重弊端,以符社會民心。 小型工程補助款,多弊端黑幕,期期不可恢復 至於傳聞政府將恢復小型工程補助款的預算編列,我們亦期期以為不可。眾所週知,小型工程補助款雖名為補助地方基層建設,實則是民代用以綁樁的資源,其中弊端黑幕不堪聞問。近日報載台東縣連續三任四十一名議員,因涉及利用社團補助款及小型工程補助款舞弊而遭到起訴一例,顯見恢復編列小型工程補助款所產生問題的嚴重性實不可忽視。眾所週知,舊政府時代執政黨往往以中央對地方的統籌款及補助款進行綁樁,以國家公帑維繫其政權,不但形成國庫通黨庫的弊端,更成為黑金政治的溫床。今新政府既有決心改革,期能斷絕舊政府時代黑金政治的弊端,同時杜絕政府私心自用,在野黨理應予以高度支持,未料其不但不知反省,卻完全放棄制衡者的監督角色,挾其國會多數之力量對執政黨施加壓力,以恢復地方工程補助款,實令人至感失望及遺憾。不但如此,甚至原來新政府希望取消的立委地方小型工程補助款建議權,在野黨也以人多勢眾通過了爾後中央政府對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及計劃型補助款的核撥,均需事前按月向立法院提出明細計劃及需求金額,並且分別需經院會及委員會同意始得動支的決議,表面上是對政府預算的監督,實際卻是暗地藉此介入其中牟取自身利益,尤其此一決議更已嚴重侵犯行政權,逾越憲法對行政與立法兩權之分際,在野黨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實令人不能茍同。當前國內正面臨來自政經等各層面的困境,有待朝野不分黨派形成共識,共同謀求有效紓解之道,因此在政府預算審查之際,朝野實應支持政府改革之決心,讓未來總預算的運用,能夠促進國家社會的清明及進步,為國人帶來福祉。 當前健保制度存在嚴重弊端,也是值得大家賦予高度的關切,並且儘速設法加以徹底改革。据所了解,健保局為了紓解財務危機,正計畫採行若干調整措施,目的不外就是為了要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在其增加收入方面,不外就是大幅增加保費,至於在減少支出方面,則是要陸續推動限制醫院服務門診病人數的醫院門診合理量制度,以及限制全國醫療支出的總額預算制度,並計畫將藥價差降低至十五%,等等。我們所要指出的是,紓解財務危機,排除困難,必須實事求是,遵循事物的道理而為,絕不可急病亂投醫,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引起民眾反感,背離政府開辦全民健保照顧老百姓的德旨。 目前的健保費,無論是對於投保人及雇主來講,都是已經達於高標準,負擔可謂不輕,豈可動輒又想要提高保費,再增加人民的負擔﹖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開辦以來,全國醫療費用年總支出年年大幅上漲,平均每年約上漲了百分之九,主要就是因為不當的保險制度設計,激發了非必要的就醫行為,由此導致種種醫療浪費情形發生。既然造成今天健保局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並非民眾所負擔健保費偏低,而是過度的醫療資源浪費所形成。因此,健保局要紓解財務危機,合理之途,應該是從設法杜絕醫療資源浪費著手,而非置此實際問題癥結於不顧,只一味想要提高保費,藉以彌補其財務虧損。尤其改善方法必須順應人情及道理,否則終將導致徒勞無功,甚至引發民怨,實不可不慎。 全民健保,須重新檢討,取消健保費繳納,年可省五百億元 當此健保局遭遇嚴重財務危機之際,如何重新檢討設計全民健保制度,促使醫療提供者與被保險人共同節制醫療浪費,確保醫療資源能夠有效率的用於照顧真正需要醫療照護的人,乃是不容再有任何猶豫拖延的當務之急。而其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乃是取消繳納健保費,企業員工各依其本來所繳納健保費做為上限,在此額度內醫療費用全數自付,超出上限部份由雇主分攤八成,個人分攤二成。但是為了顧及個人負擔能力有限,應再訂定個人的分攤金額上限,超出此一上限之後,即全數由雇主負擔,個人不須再分攤醫療費用,以免對個人造成財務危機。 如此,投保人基於費用負擔的考量,就會主動自我節制,不致要求超出必要程度的醫療。醫師在其專業上提供周到的醫療服務之際,也會顧慮病人的接受程度,不致作出過度的檢查或給藥。在此情況下,醫病雙方均會主動節制醫療行為,當前的嚴重浪費情形即可有效予以杜絕。另一方面,取消繳納健保費以後,相關事務即可望獲得精簡,當前健保局的行政事務費用也可以大幅減少。凡此在現行全民健保制度下政府實際所負擔的龐大費用,一經節省下來之後,即可用以妥善照顧沒有雇主及貧寒弱者等之族群,做到比現在更好的水準,而且依照我們的估計,政府至少每年大約還可以節省五百億元之譜,可謂一舉數得。針對此一健保革新制度,也有少數政府官員及學者妄加批評,說是資本家的健保制度,缺少社會良心,云云。事實上,經由此一革新制度,不但雇主及員工的負擔都可以相當程度的減輕,弱勢族群能夠獲得更周到的照顧,政府財政壓力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紓解,因此坦白講,可以說是最具備社會良心的合理化健保制度,毫無任何疑義。 我們深信,在全國各級政府部門當中,健保体系不健全所導致的鉅額浪費,絕對不是一項單獨存在的例外。就某種程度而言,它其實是具体而微的反映了政府部門的一般現況情形。因此,若是依照上述分析所得結論,徹底改革健保制度,不但能夠杜絕現在嚴重醫療資源浪費情形,同時可以大幅精簡健保局的組織員額。据此而論,若是全國政府部門經過制度的合理化措施,促使行政管理普遍精簡化以後,不但各項作業的效率可以大舉提升,人員也會大幅減少,做到真正的現代化。經此一番組織精簡,效率提高以後,政府所能節省的薪資給付以及各項開支,估計每年至少在一千億元以上,轉於用在各項社會重要建設,更能產生具体宏效,實為極具深遠意義的開源節流之舉。 今後我們謀求經濟持續發展,必須同時致力於產業的多元化,才能確保發揮實際效益。時至今日,由於我們所處客觀環境條件已經產生極大變遷,因此在實際規畫上,必要配合其趨勢作妥善的調適及因應。一方面,我們既擁有相當經驗,而且多種產品曾經達於世界級的成就,今後致力於產業升級,應該有其信心可以樂觀。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亦須体會,鄰近國家正在加速追趕上來,而且挾其低廉工資的優勢條件,已經形成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威脅。今後我們除了必要用心維繫現有產業的持續經營,更須認真探討具有開發可行性的工業發展項目,諸如智慧性產業和機械、造船等等都是。至於傳統汽車,我們既已難望迎頭趕上,就必要加緊努力開發電動汽車,才有可能取得必要的競爭條件。 當前台灣大多數傳統產業,其產品除了供應內銷市場以外,如果要推銷到國際市場,普遍都是不夠成本。為了延續事業的經營,無論如何必須掌握國際市場,因此其唯一的選擇,就是將生產重心轉移到經營條件較為有利的大陸各地,圖謀重整旗鼓,再展前途。此一發展趨勢就像水往低處流一般,非人為所能扭轉。因此我們必要大聲疾呼,請求有關方面順應時勢所趨,協助業者尋覓適當處所,再造事業發展前途。 當前地球村時代,經營視野須放大,前往大陸投資,可紓解經營困境 處於當前地球村時代,經濟的國界正在快速消失,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企業經營視野必須放大,綜合審視國內外各項相關經營條件的長短優劣,並且盡所能設法取其優點長處,捨其缺點短處,循此重新規畫整合,作有利的產銷佈置安排,才能確保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只要我國工商企業設有健全會計制度,即可任其自由前往世界各地投資,藉以順利取得較佳經營環境條件,並由政府鼓勵各銀行,在殷實保證條件下給予必要融資。如此一來,相信我國工商界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因國內工資偏高所造成經營困境之外,由於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在此優勢條件下,必能勝過其他國家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大陸在採取改革開放措施以前,它是一個封閉的個体,大致上是自絕於世界經濟發展体系之外,所以對於台灣沒有產生什麼實質的影響。但是現在情勢完全改觀,大陸不但已經和全球經濟接軌,而且逐漸發展成為極具潛力的市場,甚至可能是未來世界經濟体系的一個重要環節。相對來講,台灣幅員狹小,市場有限,經濟上對外依存度極高,再因為地緣上和大陸存在密切的關聯,所以台灣如果無法維繫和大陸相輔相成的合作關係,甚至對之排拒,限制國內廠商前往投資,以致無法取其優勢條件彌補本身不足,結果必將形成如同自綁手腳,導致自我淘汰出局。 兩岸工資差距,大陸發展潛力,形成強磁吸力,任何政策難阻擋 台灣以經濟立國,經濟發展前景可說是國家命運所繫,可是當前台灣經濟正面臨榮枯興衰的重大關口。一如前面所說過的,由於兩岸工資水準存在極大差距,加上大陸的綜合國力,市場發展潛力,以及由此所構成的龐大商機,在在都會對於台灣形成強大的磁吸作用,導致台灣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不斷向大陸流出,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完全不是任何政策措施或人為努力所能阻擋。今天不但傳統產業眾多加工業者幾乎已經都轉移到大陸設廠,謀求生機與發展,而且大陸的高科技產業也已經開始在急起直追,對台灣的人才和資金產生極大吸力。在此情況下,台灣高科技產業外移的趨勢正在形成,在大陸的產能擴充以及產品升級的速度也都相當驚人。如果我們任由此一趨勢繼續發展下去,不難想像,台灣產業空洞化的一天必將到來。 若要解除這一危機,必須兩岸從政治和解著手,就「一中」問題取得共識,並且儘速開放「大三通」,繼而在經濟上才能相互攜手合作,產生互補互利的正面作用。總之,台灣無論如何必須在經濟上和對岸相互融通,才能避免上述的空洞化危機,進而也才有可能借助於大陸的各項有利條件,促成台灣本身經濟的持續發展。 前往大陸投資,先建立會計制度,確保收益回流,做到根留台灣 如今世界各國知名的大企業,無不競相前往大陸投資,設法運用其各項環境條件,在此趨勢之下,我們若是針對台灣當前處境要設法突破改觀,使工商企業界能夠回復活絡經營,並讓社會大眾認同政府所採取經濟措施正確,台灣將來仍有潛力可望再往上一層發展,其唯一可行政策,即為順應潮流,開放前往大陸投資,助使國內工商企業爭取有利先機。而其前提,工商企業若要前往大陸投資,一律必須先行設立健全電腦會計制度,以此確保投資收益回流,做到根留台灣。 譬如台塑企業於美國投資設立FPCA及NPCA,在健全會計制度下,其每日生產動態及業務活動情況,都逐條逐項經由衛星電腦連線直接送到台北總部,自動彙編成為全公司的產銷營運報表,等於沒有國內國外之分,也就是在健全會計制度下,完全做到根留台灣,同時將其企業版圖向外延伸,以利鞏固經營基礎。而當此一健全會計制度建立起來以後,等於也是會計作業上的一大革新,堪謂一舉兩得。除此之外,凡會計制度健全化以後,又會擴及企業多元化的營運,使其管理達於電腦化,裨益管理機能的提升。 外移大陸,是否造成空洞化,是否造成失業,政府應採對策 此情此境,實亟待賢明政府立即採行必要政策措施,指導工商企業界盡早建立健全會計制度,同時開放到大陸投資。是則國內工商企業界將如魚得水,可以正常伸展手腳,充分發揮潛力以開拓廣闊市場,而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可觀的盈餘,源源不斷匯回國內,為台灣經濟添注活力。唯一需要考慮者,當產業為了發展需要而外移大陸之後,是否將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以及廣大勞工失業的問題。這就必須仰賴賢明政府採取妥善的對策及措施,設法增加就業機會,促成產業升級,同時改造台灣社會,使之成為文明的國度。首先是山林綠化的工作,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山地,即二萬四千平方公里,可以分作十年逐步完成全面造林工作。除了美化山林,維護水土保持,其造林工作須投入極大人力,也能夠有效紓解國內失業問題。其次是各都市的淨化及美化工作,以及交通的建設,除了改善生活環境,有利於交通往來便利,也同樣可以提供相當的工作機會。 除此之外在社會福利方面,諸如配合台灣社會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全面性興建老人養生文化村,使老人能獲安寧居住環境,也可以將其一生寶貴經驗傳授他人,以提升文化智識水準。凡此老人養生文化村的普及興建設立,以及村內所需眾多服務工作,在在也是可以提供相當就業機會,有利於紓解國內失業問題。總而言之,只要透過務實的規畫,推動各項公共建設,即可以有效消除失業問題,同時達到美化生活環境,提升居住品質的理想目標。 與此同時,更要積極從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條件著手,讓台灣再度成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生存環境。因此,除了必要加強提升政府效能,推動各項規章制度合理化及軟硬体建設的工作之外,更應盡速全盤改善國內的教育與訓練体系,促使真正發揮培植高科技人才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治安的維護和垃圾的處理,配合上述的台灣全面綠化,做好環保工作,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台灣。在這樣一個良好環境當中,先前移居海外的國人就會爭先恐後的回歸自己的鄉梓定居,甚至連外國人也會大量慕名而來投資,引入可觀的資金及技術,用以培植更高技術層次的科技以及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乃至各項重要基礎工業,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深厚根基。 九十年元月七日發表於中國時報、聯合報及台灣日報 |